“总部”搬来四个“新”!
今春以来,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让经济发展遭遇诸多困难。但在苏州工业园区,外向型经济却暖流阵阵——有战略眼光的跨国大腕们“用脚投票”,在园区稳扎稳打、安营扎寨。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4月,园区实际利用外资10.52亿美元,全市领先;新增注册外资21.8亿美元,新增外资项目95个。
经济的发展,核心就是龙头企业的竞争和技术创新的竞争。龙头企业的总部在哪里,就可以通过总部与各功能基地的链条来实现中心城市的信息、技术、人才等区域资源向周边区域辐射,进而增强中心城市对周边区域的带动能力。总部经济模式改变了区域之间对同一产业在企业、项目上“非此即彼”的简单争夺,实现了不同资源的再分工再合作共同发展。
5月中旬,江苏省外资项目云签约暨外资总部企业云授牌仪式上,园区近期吸引的12家外资总部机构集体亮相。当天,宣布落户园区的飞利浦家电全球研发中心相关负责人展开畅想:“飞利浦家电全球研发中心是飞利浦家电全球创新生态中的重要一环,未来计划引入300名以上研发人才,拓展智能化家电产品线,形成包括家庭安防、服务机器人等多品类的智能生活家电产品,推动创新科技与智慧生活深度融合。”
过去几年来,这种获得外资总部垂青的“高光时刻”,园区屡屡经历。因此,这片创新之城也被打上了全省外资总部机构集聚度最高、总部业态最丰富、总部贡献最突出、总部运营最活跃的区域等“标签”。去年底,园区更是成功获评全省首个外资总部经济集聚区。
一组数字或许能展现这个全省唯一外资总部经济集聚区的实力:28年来,共引进来自90余个国家的各类外商投资企业近5000家,累计引进101家世界500强企业的项目166个。截至2022年3月底,累计注册外资超561亿美元,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近369亿美元。截至2021年底,共有97家外资企业被认定为省市区各级总部机构,其中省级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及功能性机构56家,约占全省17%,涵盖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
吸引外资总部基地落户,往往意味着占据了企业价值链高端的部分。对园区来说,这种高端价值不仅体现总部基地在人才、技术、业态等方面对本土创新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单就企业总部作为财务核算中心而言,其带来的经济贡献就十分可观。
截至目前,园区外资贡献了辖区约60%税收收入、80%进出口总额以及90%工业产值,规上外资企业891家,占规上企业近40%。2021年,园区97家外资总部企业贡献税收近150亿元,占辖区税收收入近40%;贡献营业收入1945亿元,占全区23%以上。其中,税收超1亿元的有26家,营业收入超20亿元的有17家。
2002年落地园区,全球领先的无菌食品饮料纸盒包装及灌装系统供应商SIG康美包,从一家纯生产型企业起步,不断向科技化、智能化转型,先后设立了无菌纸盒生产厂、灌装机组装中心、亚太技术中心、亚太三厂,形成了涵盖生产、研发、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布局。“从无菌纸盒、吸管,到无菌灌装生产线,再到提供技术服务,为客户提供完善的整体解决方案,康美包深耕园区一步步发展壮大,与本地优质的营商环境、高效的政策支持和靠前的政府服务密不可分。”SIG康美包中国区总裁范立冬表示。
今春的疫情,让康美包也受到了影响。关键时刻,园区招商部门采用线上重点外资总部企业座谈会形式,视频连线畅聊企业生产经营、发展规划、困难诉求等,与企业家们“面对面”交流。“康美包在邀请之列。苏州本轮疫情发生后,我们大幅提高了疫情防控力度,保持零感染,而企业防疫费用则随之攀升。苏州市和园区针对企业的痛点出台了一系列惠企政策,这为我们下一步增资扩产、加强研发增添了信心。”范立冬说。
康美包对未来的信心,代表着外资对园区综合实力的坚定看好。
持续完善的产业链、强韧的产业配套能力和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引得外资纷纷抢滩园区。让一批批“头回客”变成“回头客”,园区正在有策略地围绕产业链组起一个靶向招商的大“局”。
聚焦园区两大主导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以及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人工智能三大新兴产业,园区招商部门从“强链、延链、补链”出发,加快引进一批优质外资总部项目,打造出适应本地产业特色的外资总部雁阵梯队。目前,辖区有46家优质外资总部企业被纳入省级总部培育库。随着世界500强企业丹纳赫、日本眼科医药顶尖制造商参天制药等跨国巨头纷纷在园区开建区域总部和研发中心,这片创新之城愈加海纳百川。
过去,大批产品和服务质量优良、技术创新能力强、占据价值链高端的外资项目,在园区产生了技术、管理、知识、信息和营销理念等方面的外溢效应。当前,随着高质量发展的全新要求,园区正千方百计为存量外资赋能,引导各类跨国公司在本地叠加投资、管理、研发、采购、销售、贸易、结算、分拨等功能,抢占“微笑曲线”两端高附加值领域。
鼓励跨国公司充分利用本地创新资源要素、引导其拓展在本土的业务范围,园区正积极为外资营造良好科创氛围和生态。这两年,不少外资巨头一改早期仅把园区当做制造基地的做法,谋求将“园区工厂”升级为更高能级的区域性总部和事业部总部,持续探索“工+贸”“产+销”“产+服”经营管理模式。“这意味着园区正在从外资的生产制造中心逐步向研发中心、营销中心、关键零部件分拨配送中心和维修服务中心等功能性机构延伸,将来或能在产业链的资源配置中发挥重要作用。”业内人士这样表示。
发货地在海外,目的地是分布在世界各地的代理店,这两年,位于江苏自贸区苏州片区的一批外资企业依托货物流、资金流、订单流“三流分离”的离岸贸易,实现了“轻量化”发展。在这种模式下,资金流通过苏州,货物流却不用经过苏州,省下的是物流用工成本,释放的是持续发展的动力。对于企业来说,一间办公室、几台电脑,每年就可实现数百万美元的外贸进出口总额。更重要的是,企业还能把其他非核心环节外包,促进代理服务、贸易融资、结算和保险服务、物流仓储服务等领域不断细分,推动服务贸易发展。
近期,聚焦外资总部企业人才、资金、物流、供应链、项目投资等要素保障,园区再次自加压力,推出了首批稳定外资总部企业发展的“六个一”便利化服务新举措。今后,园区将通过建立一条便利外资总部人员来往的“绿色通道”、建设一条加速外资总部口岸协调的“口岸快线”、出台一套畅通外资总部资金流动的“资金方案”、制定一张提高外资跨境研发便利的“白名单”、吸引一群能搭建外企本地合作桥梁的“合作伙伴”、推出一批打造外资舒心营商环境的“创新举措”,吸引全球创新要素在这片现代化新城自由流动。
责编:王子元 编辑:小吉 October
海报:周志杭
来源:园区融媒体中心 苏州日报 深度118
分享、点赞、在看!为非凡园区三连击!